返回列表 发帖

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是中国共产党于1978年召开的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上提出的一条「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战略决策,是中共建政以来第一个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这个决策的成效之一是改变了中国长期以来对外封闭的情况,令中国大陆向世界开放,同时大幅度提高了国内人民的生活水平,改善了国际上的形象,使中国大陆进入了经济高速发展时期。

背景

文革后的中国经济已经处于崩溃边缘,国家财政赤字严重。经济上,至1978年为止,尽管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达3624亿元,比1965年的1716亿元[1]增加了一倍多,年均递增率达6.8%,并建立起了一个独立的、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但是人民依然贫穷、技术落后,并且经过文革后,中共出现一定程度的执政危机和信任危机。邓小平第三度上台,尝试对当时国内的经济体制进行全方位的改革,并试图将中国的经济体制计划经济体制转移到市场经济上,邓小平的复出及其改革尝试得到了民众的热烈拥护

计划经济曾一度被认为是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经济标志之一,自1950年代以来中国的计划经济虽然曾一度为中国早期的经济恢复和初步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随着时间的推进其弊端日渐明显

1.对国内经济的控制达到惊人的程度,政府企业职责不分,无视价值规律与市场调节的作用;一切以计划为纲,无法适应消费群体的需要,制约商品经济的发展,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最大瓶颈。2.生产商品的数量都在计划之中,购买商品还需要相应的商品票(如购买粮食就需要有相应的粮票),造成消费者即使有钱也难以买到需要的商品

然而计划经济却具备以下优势

1.符合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劳动价值理论」,即报酬同个人所付出的劳动成正比。2.在社会生活中人人地位平等,没有阶级,也不崇尚学历、文凭。为尽快提升经济发展速度,邓小平与党内的开明派开始逐一解决这些问题,并试图改变人民心目中对共产党和社会主义根深蒂固的形象,这场改革运动的目的是以维持社会主义制度为前提,改变生产中不适应生产发展的管理体制和政策,并建立社会主义下的市场经济。这场改革的经济方面在农村取得了率先突破,并随之迅速在全国各经济领域内推行改革。然而它却违背了「劳动价值理论」,并且恢复了应试教育以及滋长了唯学历论

改革开放的重要决议及重大事件

1978年12月18日2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举行。全会批判了「两个凡是」的方针,停止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路线,做出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决策;同时,全会还制定了关于加快农业发展的决定;审查了中共历史上的一批重大冤假错案,重新评价了一些重要领导人的功过邓小平在这次会议召开前发表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总结讲话中提出:「解放思想是当前的一个重大政治问题民主解放思想重要条件。处理遗留问题为的是向前看。要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如果现在再不实行改革,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要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企业、一部分工人农民,由于辛勤努力成绩大而收入先多一些,生活先好起来。这是一个大政策。」1978年末召开的这次十一届三中全会标志着中国改革开放的开端。

1981年1月25日,特别法庭开庭宣判,对江青等10名「」林彪、四人帮政治集团的主要嫌疑犯作出了判决。6月27日至29日,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一致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在确立了毛泽东的历史地位、确定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的同时,也检讨了毛泽东晚年的错误,毛泽东「历史功过七三开」的定位即来自于该决议。该决议「宜粗不宜细」的总结了中共建国前三十年中共执政的经验和错误,根本否定了「文化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并确立了「团结起来,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的中国未来发展路线。该决议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纲领性文件之一。

1982年1月1日中共中央批转《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纪要》指出,目前农村实行的各种责任制,包括小段包工定额计酬,专业承包联产计酬,联产到劳,包产到户、到组,包干到户、到组,等等。此决议后,农村改革开始如火如荼的行进,承包生产责任制在农村得到普遍推广,农业生产大幅提高,农民收入大幅增加,困扰中国多年的粮食问题得到大幅度解决。2月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进一步做好计划生育工作的指示》,要求实行和提倡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大力提倡晚婚晚育。计划生育政策开始全面实施

1985年5月23日至6月6日中央军委扩大会议召开,邓小平在会上讲话指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员额减少100万。他说,我们对国际形势的判断和对外政策有两个重要的转变。第一个转变,是对战争与和平问题的认识,改变了原来认为战争的危险很迫近的看法。第二个转变,是对外政策改变了针对苏联霸权主义的威胁实行的「一条线」战略。由此确立了改革开放初期,军队建设要服从国家经济建设大局的路线,军队和军人在中国社会的地位有所降低

1989年6月4日,爆发六四事件。6月9日邓小平接见首都戒严部队军级以上干部时指出:「这场风波迟早要来,这是国际大气候和中国自己的小气候所决定了的。他们要打倒共产党,打倒社会主义,这是问题的实质。他们的目的是要建立一个完全西方化的所谓共和国。这次事件促使我们很冷静地考虑一下过去,也考虑一下未来。十年最大的失误是教育,主要是思想政治教育。要坚定不移地执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制定的一系列路线、方针、政策,要认真总结经验,对的要继续坚持,失误的要纠正,不足的要加点劲」。6月23日至24日中共十三届四中全会举行,全会通过了《关于赵紫阳同志在反党反社会主义的动乱中所犯错误的报告》,决定撤销赵紫阳党内一切领导职务。全会选举江泽民为中央委员会总书记,24日,江泽民在会上讲话提出,在对待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和基本政策这个最基本的问题上,要明确两句话:一句是坚定不移,毫不动摇;一句是全面执行,一以贯之。11月10日至12日中央军委扩大会议举行。12日,邓小平发表即席讲话指出,确定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是我们全党做出的正确的选择。江泽民同志是合格的军委主席,因为他是合格的党的总书记。大会并强调加强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1992年1月18日至2月21日邓小平视察武昌、深圳、珠海、广州、上海并发表重要的「南巡讲话」(后官方改称「视察南方谈话」),讲话提出:「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判断各方面工作的是非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发展才是硬道理」;「中国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要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两个文明建设都搞上去,这才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中国要出问题,还是在共产党内部。对这个问题要清醒,要注意培养人,要按照『四化』标准,选拔德才兼备的人进班子。真正关系到大局的是这个事」。

1992年后,改革开放的路线基本确定,中国进入了一个周边国际环境基本和平,国内社会稳定,经济长期快速增长的阶段,「八五」、「九五」、「十五」计划均得到了全面实施和基本完成。

影响及意义

邓小平以及他的理念的继承者及其他改革派人士顶住了来自国内保守派的进攻,成功地将改革开放定为中国大陆的政策基石之一,并不可逆转地将中国带入世界经济中,与世界经济紧密结合在一起。从1978年至2000年,中国大陆由一个尚有2亿人生活在贫困线下,与世隔绝的国家,变成了一个经济繁荣,有着活跃市场的强大经济体,并减少了当时世界近1/5的贫困人口。中国也在迈向工业化的道路上飞速前进,成为新的世界工厂。中国成功实现了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民营经济产值在总量上已经超越了国有经济,成为了中国经济增重的重要拉动力量。引进外资同样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方式,中国为全世界吸引外资金额最多的国家(港、澳、台资金的引入亦被算作外资)。

中国社会的意识形态也开始出现变化人民观点逐渐多元化,「网络民意」的现象大量出现,中国共产党在经济开放之余,认为为了和平稳定快速的经济发展,而不愿意对意识形态,政党政治做太大的改革变动。在言论自由方面,涉及到影响国家政权稳定,破坏社会秩序,泄露国家机密,挑拨民族矛盾,传播分裂国家,宣传不合法宗教及封建专制等言论会遭到禁止以外,其他大略已开放。江泽民和胡锦涛继承了邓小平改革开放的路线。江泽民的「三个代表」和胡锦涛提出的「和谐社会」、「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诠释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不过也有很多左派人士认为,中国共产党已经摒弃了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理想中共已经转化为一个资本主义政党中国已经是一个资本主义国家;也有专家认为中国现状更像是一个国家干涉主义的国家;不过,「中国是一个实用主义的政府」也常被外国专家和领导人提及,然而,从政府公布的一系列数据表明:国有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命脉,公有制经济占主导,表明了中国仍然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列宁苏俄前期实行的新经济政策允许社会主义存在部分资本主义、恢复市场、货币关系,促进了社会主义的发展恰恰表明了改革开放的道路是正确的北韩则一度批评中国是走了修正主义的错误路线;以越南为代表的一些发展中国家则是积极学习中国改革开放的发展经验。另外,改革开放导致了中共内部左右两派的分歧扩大,有人认为,中国要实行多党政治只需将中共一分为二。对于中国未来的政治发展,有些人认为应该维护中国共产党的一党专政;还有些人认为应将中国转变为社会民主主义国家

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国家力量大幅增强,国际地位和军事实力显著提高。2009年,中国GDP总值为全世界第三大经济体,而平价购买力则远远领先于日本,高居世界第二位,同时中国成为美国国债(除美国自己外)的第一大债权国。中国已经成为国际社会不可缺少的重要角色。中国崛起无疑是20世纪下半叶以及21世纪人类发展最重要的事件之一。但在人均方面,中国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30年改革开放的快速发展,也造成了中国社会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贫富差距拉大,政府腐败,失业增多,重复建设,环境污染,人民难以承受医疗、教育、买房」的巨大经济负担等问题。现在的中国的发展阶段,正处于社会矛盾的多发期国民权利意识的苏醒时期

与苏联经济改革的比较

戈尔巴乔夫经济改革邓小平领导的中国改革开放有着相似的初衷,但结果却完全不同。自从1980年起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稳步增长,而苏联及其继承国的经济却急剧衰落。

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很大程度上一种自顶向下设计的改革。从宏观经济学的角度看,改革保留了许多苏联计划经济中的原有制度,如价格控制对货币兑换的限制对私有财产的排斥以及政府对多数生产的垄断。并将目光聚焦在工业和合营经济上,以及外国投资国际贸易有限的关注。工厂的经理不但要满足国家对产品生产的需求,同时要自筹资金经济改革不但没有改良苏联的经济,反而创造了新的经济瓶颈。相比之下,中国改革开放却是一种自底向上设计的改革,将改革的重心放在了轻工业农业上(允许农民以市场价格出售农产品)。在沿海地区设立一系列经济特区,进行进出口活动并吸引外来投资。乡镇企业与双轨价格体制逐步代替先前的国家计划的价格体制。厂长负责制给于国有企业的厂长或经理更大的权利,改革了的银行体制财政政策为企业提供发展所需资金。而苏联经济改革却陷于财政无政府状态收入的锐减

两者又一根本性的区别,是苏联在经济改革的同时,思想领域伴随着戈尔巴乔夫的开放性自由化政策。而中国在政治领域的改革却显得十分谨慎始终维护中央政府的权威统治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