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孙中山

孙中山(1866年11月12日-1925年3月12日),本名孙文,字载之,号日新逸仙,广东香山(今中山)人,是医师、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家、中国民族主义者、中国国民党总理、第一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亦为中华民国国父。孙文在流亡日本时,曾有一个广为人知的化名中山樵」,故后人以「中山先生」相称;其后以此称谓对孙文惯称为「孙中山」。

由于孙中山早年即接受西方高等教育认识西方世界较深,通晓官话、粤语、英文、日语,有医生资历,在中国内外都享有知名度;是故被多数外国人视为革命领袖。而在国内,多数革命者也认为他的声望与能力足以成为革命组织的代表人物,也因此孙中山在武昌起义后顺利被选为临时大总统

孙中山是最早提倡以革命推翻满清统治,为建立中华民国政府的革命发起者之一,由孙中山所提出的《三民主义》等政治纲领亦影响深远,他晚年所推动联俄容共政策,使得中国共产党得以在国民党内部迅速发展,是海峡两岸都受到尊重的革命家

思想

孙中山的思想大部分是他将中国道统西洋欧美各家学说综合整理而来,但是也有一部分见解是他自己独创的。

孙中山:「中国有一个道统,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子相继不绝,我的思想基础,就是这个道统,我的革命,就是继承这个正统思想,来发扬光大!」

民族民权民生的「三民主义」。「人民有权,政府有能」的「权能区分」;广兴福利,大有为式的「万能政府」。人民之权又称为政权,有选举罢免创制复决四种。政府之能又称为治权立法行政司法考试监察五权分立,是为「五权宪法」。人民行使政权基本训练与条件民权初步,即议事规则中央与地方均权制度,以县为单位的地方自治。

经济思想方面,提倡社会互助理论,曾说「人类进化之原则与物种进化之原则不同物种竞争原则人类则以互助原则」。似是受到达尔文进化论与俄国克鲁泡特金无政府主义思想的影响。

政治现代化建设方面,主张渐进主义军政训政宪政三阶段说。军政时期优先消灭军阀土匪,应实行军管训政时期优先基础建设民权初步训练,应实行一党执政。宪政实行之条件是全国半数以上县市具有选举罢免地方首长之条件,公民具有发动创制复决之条件,则选举召开国民大会制订宪法还政于民,实行多党竞争现代政治制度

王道为基础的区域合作政治架构大亚洲主义,以及向国际投资开放实业计划

人生哲学:「不做大官,要做大事」。哲学主张知难行易天下为公

个人信仰

宗教方面,孙中山12岁时在夏威夷读书曾接触西方基督教传教士,后来又在教会学校读书对基督教产生兴趣,在香港拔萃书室加入基督教。从事革命事业成立兴中会后,利用宗教进行革命民国成立后,主张政教分立宗教自由,注意宗教道德建设方面的功效,如说「佛教为救世之仁」。到了后期,孙中山对宗教进行了批判。他就自己对基督教的态度转变作了回顾:「予于耶稣教之信心,随研究科学而薄弱。予在香港医学校时,颇感耶稣教之不合伦理,固不安于心,遂至翻阅哲学书籍。当时予之所信,大倾于进化论」。他指出:「宗教的感觉,专是服从古人的经传。古人所说的话,不管他是对不对,总是服从,所以说是迷信。就宗教和科学比较起来,科学自然较优」。又曾就西方对中国的宗教侵略抨击:「他们用政治力经济力掠夺中国人的物质还不算,又用宗教来耗夺中国人的精神。一班神甫牧师倚仗着他们的国力,包庇教民,干预词讼,欺压其教以外的人,无所不至,受其虐者忍心刺骨。」

孙中山论宗教和民族的关系

「大凡人类奉拜相同的神,或信仰相同的祖宗,也可结合成一个民族。宗教在造成民族的力量中也很雄大,像阿拉伯犹太两国,已经亡了许久,但是阿拉伯人和犹太人,至今还是存在。他们国家虽亡,而民族之所以能够存在的道理,就是因为各有各的宗教。大家都知道现在的犹太人,散在各国的极多,世界上极有名的学问家,像马克思爱因斯坦都是犹太人。在像现在英美各国的资本势力,也是被犹太人操纵犹太民族的天资是很聪明的,加以宗教之信仰,故虽流离迁徙于各国,犹能维持其民族于长久阿拉伯人所以能够存在的道理,也是因为他们有穆罕默德的宗教。其他信仰佛教极深的民族,像印度,国家虽然亡到英国,种族还是永远不能消灭。」

孙中山十分注重信仰的力量,以三民主义信仰团结革命同志。他曾说:「宗教之所以能够感化人的道理,便是在他们有一种主义,令人信仰。普通人如果信仰了主义,便深入刻骨,便能够为主义去死。因为这个原因,传教的人往往为本教奋斗,牺牲生命亦所不辞。」「我们国民党要革命的道理,是要改革中国政治,实行三民主义五权宪法我们的这种主义,比宗教的主义还要切实。因为宗教的主义,是讲将来的事和在世界以外的事;我们的政治主义,是讲现在的事人类有切肤之痛的事宗教为将来灵魂谋幸福的,政治为眼前肉体谋幸福的。说到将来的灵魂,自然是近于空虚;讲到眼前的肉体,自然有凭有据。那么宗教徒宣传空虚的道理,尚可收到无量的效果;我们政党宣传有可凭据的道理,还怕不能成功吗?!」民族主义是三民主义的内容之一,孙中山曾论及民族主义思想以及民族和信仰的关系:「中国人黄色的原因,是由于根源黄色血统而成。祖先是什么血统,便永远遗传成一族的人民,所以血统的力是很大的。」

孙中山论三民主义信仰

人类对于一件事,研究当中的道理,最先发生思想;思想贯通以后,便起信仰;有了信仰,就生出力量。所以主义是先由思想再到信仰,次由信仰生出力量,然后完全成立。何以说三民主义就是救国主义呢?因三民主义促进中国国际地位平等政治地位平等经济地位平等使中国永久适存于世界,所以说三民主义就是救国主义。」

逝世与遗嘱

1925年3月11日,孙中山在弥留之际,签署了两份遗嘱,内容如下:

家事遗书:「余因尽瘁国事,不治家产。其所遗之书籍、衣物、住宅等,一切均付吾妻宋庆龄,以为纪念。余之儿女,已长成,能自立、望各自爱,以继余志。此嘱!」

国事遗书:「余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其目的求中国之自由平等。积四十年之经验,深知欲达到此目的,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现在革命尚未成功。凡我同志,务须依照余所著《建国方略》、《建国大纲》、《三民主义》及《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继续努力,以求贯澈。最近主张召开国民会议及废除不平等条约,尤须于最短期间,促其实现。是所至嘱!」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因肝癌病逝于北京铁狮子胡同行辕,享寿60岁

评价

孙中山逝世后,蒋中正领导他创建的国民革命军进行北伐,在名义上完成中国的统一。故当时的国民政府孙中山最高的精神领袖,并认定三民主义治国的最高指导。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孙中山成为蒋中正之外,凝聚全国向心力象征人物之一。国民政府与旗下将领也往往以「保障孙总理的革命成果」为号召,鼓动人民建设和将士作战。因此到战争中后期,孙中山理所当然被推举为中华民国国父

对于孙中山的中国历史贡献分析,主要是认为孙中山的确是近代倡导共和革命,成功组织成分复杂的各种反满势力,并注入西方现代政治理论宪政思想成分的领导人。而孙中山虽亦重视掌握领袖权力,但较具理想色彩,较能为制度建设之需要而放弃政治资源。孙中山虽倡导武力推翻满清君主专制,武力弭平军阀割据,但使用之手段较为温和善后措施较为宽容不采彻底铲除之作法,与蒋中正毛泽东强调组织纪律严厉惩处反对者不同。

孙中山亦为中国政治经济现代化重要阶段性人物。孙中山较全面地整合了近代西方民主思想的重要成分,包括民主宪政主权在民(选举、罢免、创制、复决),权力分立制衡,与社会主义等等。另加上其个人认为有必要保留的中国传统制度机构——考试权监察权,形成五权宪法学说。对西方民主思想在中国的普及,具有推动者的作用,促成西化民主派共产主义派对中国未来建设的深入探索。而孙中山在其中采取某种折衷立场,却坚持民主共和之宪政体制至今仍有其价值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