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残疾人不能居住在革命的首都平壤”

[朝鲜的真实故事-残疾人日特集]平壤实施大举疏散
文政哲(假名)/(平壤出身. 2005年入国)
搜索.jpg
▲ 黄海北道松林的假肢工厂〈照片:ICRC〉

20日是进入韩国后迎接的第二个“残疾人日”。

民主主义社会中,改善残疾人的待遇和各种社会优惠政策是划分先进国家的标志。听说国内的大学升学或就职面试也把社会服务活动作为评价项目,这让我吃惊不少。对朝鲜来说,残疾人优待政策或义工等概念本身就非常生疏。

引进这样的制度意味着对边缘阶层的福祉政策和市民意识水平发达。朝鲜总是自夸为人民的乐园,但普通居民都饿死的状况下,残疾人的生活更是悲惨。

在军队中受伤的荣誉军人国家有相应待遇,但其他残疾人则被当成“不应该出生的人”。

他们毕生生活在边缘阶层,很难得到发挥自己能力的机会。这里也有人对残疾人的态度不友善,但各种优待设施或实惠、就职机会等比朝鲜水平更高。

朝鲜的代表性残疾人政策就是把残疾人赶出平壤,直到现在平壤市内的中区、平川区和普通江区等中心区域没有残疾人。

其理由很简单。认为残疾人生活在“革命的首都”平壤会给外国人留下不愉快的印象。此政策是金正日直接下的指示。此政策如实反映出朝鲜对残疾人的态度。

但到平壤市郊还是有残疾人。他们因生活在平壤的市郊,只能在家属的保护下克制外出。

招来不幸的“党的指示文”

笔者住在平壤市平川区时发生的一件事。笔者的小妹儿时患过小儿麻痹瘸一条腿。一条腿细而段,走路的样子有些怪异。

1982年7月的有一天在农业委员会工作的父亲,回到家时神色黯淡。父亲晚饭也没吃多少就进上间房,母亲感到“单位肯定有什么事”便跟着父亲进去。

过许久才出来的父亲和母亲抚摸11岁的小妹的头,说“你得去大伯家待一段时间了。”

还不懂事的小妹以为是去玩,后来才知道不是便放声大哭地说,“不,我想跟妈妈在一起,我不去。”别人都对妹妹指指点点说她是残废,但我父母却比其他子女更爱小妹。我们兄弟比谁都清楚父母的心。

儿时患小儿麻痹差点死,好不容易才把她救活,现在却要把她送到地方,父母的心肯定近乎崩溃。再怎么说是亲戚,也不会欢迎残疾侄女。小妹也是对离开父母到地方生活感到一片茫然。

必须要把小妹送走的事由是这样的。当天早晨单位党秘书找父亲说“你家的女儿是残疾人吧,党下指示让你要么把女儿送到地方,要么你们全家都下地方。”

父亲哀求说,“会禁止女儿的一切外出”, 但“残疾人不准在革命的首都生活是党下的方针,我也没有办法”的这句话面前毫无办法。

韩国人即使是地方人,根据本人的意愿也能上京生活在首尔,但平壤却不是。要身份好可以。父母犯过错误或因家教不严出事故,也会被赶到地方。把残疾人送到地方是不可争辩的党的政策。如果拒绝它,会被当成“党政策怠工分子”全家都被赶出去。

平壤的状况还好会发点配给,因此对朝鲜人来说是希望的土地。地方人“去平壤”会被当成飞黄腾达的事情。父亲结束10年的军队服役,毕业农业大学后,好不容易才进国家机关。不能就因女儿放弃这一职位,下到地方。

结果,父亲向生活在离平壤数百里之远的大伯请求“拜托您照顾这个孩子,直到有其他措施。”大伯因生活在平壤的弟弟而自豪,因此爽快地答应了下来。

“你为什么被赶到了这里”遭遇集体排斥

目送小妹拄着胁杖上路的母亲终于掉下了眼泪。母亲瘫坐在地上把头低下去的身影依稀在我眼前。我也握着小妹的手一再嘱咐她“要好好学习”。还承诺她一定会去接她。

小妹虽然腿不方便,但长得好看学习又好。因此,在家时受到宠爱,但到地方待遇就完全不同。因走路的样子怪异,不能与其他学生和群,遭到邻里孩子们的捉弄。

地方还流行不善待从平壤赶下来的人的风气。他们经常嘲弄说,“你为什么被赶下来,是不是你的父亲被掉下来了?”听到这话生气的妹妹向他扔了石头打中了他,结果大妈被安全部传唤过好几次。

妹妹因周围人捉弄她捉弄得厉害,从此没踏出门。学校也不上了,校方也认为这样更好。三年间没能适应地方生活的小妹,一到暑假回到平壤便耍赖说不去大伯家。

父亲没办法只好与住在乐浪区的姥姥商量,给该区的干部行大贿,让她去那儿待着。从此小妹禁止外出,在家学缝纫活与姥姥一起维持生计。未毕业中学的妹妹不能去残疾人学校。

平城有一家收容部分残疾人的商业干部学校“裁缝师班”。但小妹又不能离开家,只好去找各个裁缝,自习裁缝手艺。

小妹后来一直后悔当时没把学继续上完的自己。我也知道就算受到多大的不公平,也要忍耐去战胜它,这才是自己能生存下去的道路。在那种歧视的环境下,退学也不能全怪小妹。

每次看到韩国的残疾人,都会恳切地想起与奶奶生活在一起的小妹。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