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用公民教育取代党化教育

长期以来,中国大陆的教育体系,从小学到大学,都有所谓思想政治课,旨在培养学生从小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实际上是灌输执政党的一整套意识形态,但收效甚微。有材料表明,思想政治课是普遍不受学生欢迎的课程。因为不仅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陈旧落后,而且很多理论和实际情况背道而驰。这种党化教育只能培养屈从谎言的奴隶心态,助长心口不一的恶劣风气。如何改革思想政治课程,成为教育领导部门面临的一个十分头疼的问题。前几年有个领导人放言要「以德治国」,许多学校便开设了所谓的「德育课」。中共发布《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甚至提出要「进一步推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工作」。看来也是旧瓶装新酒,不过是徒增学生反感罢了。北京石家庄等地大学生算命卜卦的事实说明,政治思想教育也好,德育教育也好,「三个代表」「三进」也好,都无助于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不能使学生树立健全的品格。要从根本上扭转这种局面,就应该废除行之无效的思想政治课,开设公民教育课

     在一个进入现代化进程的国家里,推进整个社会发展进步的有三个动力,一是国家机器,二是市场经济,三是公民社会(融会贯通于其中的还有文化的力量)。这三种动力相互制约,又相互促进。现代社会就是在这三种力量的相互作用中前进的。就中国大陆目前的情况来说,国家机构十分强大,具有浓厚的专制色彩的政治权力,主导着整个社会的发展;市场经济尚在继续成长完善过程中,正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公民社会则还处于萌芽状态,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很小。为了矫正这三者发展的不均衡现象,十分需要在克服国家专制权力无限膨胀和完善市场经济的同时,大力培育公民社会,使之能与国家、市场并列,共同推进中华民族的自由民主和繁荣富强。国家机器的民主化,市场经济的完善化,都有赖于公民社会的健全化没有健全的公民社会,民主的政治体制和完善的市场经济都是不可想象的

     公民社会的基础是具有健全品格和高尚素养的合格公民,在各级学校里开设公民课,从儿童时代开始培养公民品德,建立公民意识,是发育公民社会的最重要最可靠的途径。

     公民教育可以从公民的权利与义务入手。《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二章就「公民的权利和义务」作了22条规定,每一条都有着丰富的教育内容。可以考虑以此为线索,由浅入深,编写出小学、中学、大学的公民课本。如宪法第34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围绕这一条,就可以编出内容深浅不同的教材和参考书。除政治领域以外,在经济领域和社会领域,都有公民应享的权利和应尽的义务,以及与此有关的道德要求,可以构成公民教育课的丰富内容。

     在教学方法上,应当采取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过去的思想政治教育只灌输僵化的条文,学生只好死记硬背,以应付考试。实施公民教育不但课本、教学和作业要联系现实和历史的实际,而且在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中也要培养行使权利和恪尽义务的品德。如成立不同的兴趣小组、研究团体和其他非政府组织;张贴墙报,印发书刊,以至出版网络报刊;组织各种讨论会、研讨会、辩论会、演讲会;参加社区服务和义工活动;等等。使公民从学生时代就开始作为一个公民而生活,练习作为社会主人来干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各领域的事务。当然,学生以学习为要务,但学习并不意味着死读书,特别是高中和大学阶段,应当把参与社会生活,列入公民教育课的教学要求,使学生在参与社会实践的过程中增长知识和才干。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公民社会所需要的具有崇高理想、健全品格和高度社会责任感的合格公民,

     在以公民教育课取代思想政治课的同时,还必须改变党化教育在组织形态上的表现。长期以来,在学校的管理模式上是向党政机关看齐,从党政工团到学生会,从教学、行政到意识形态,都实行党委统一领导学校成为党政机关的附庸,洋溢着官僚习气。「教育产业化」的口号提出后,很多学校更蜕化成为衙门和「学店」的混合体。一百多年来的现代教育积累起来的优良传统,荡然无存。这正是党化教育造成的严重恶果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是一项影响社会极为深远的事业,它的健康发展是一个长期的努力过程。以公民教育取代党化教育,需要从教育内容到领导体制,都进行彻底的改革,除以公民课取代思想政治课外,还应实行民主办校、教授治校,使学校成为独立的教学科研基地,成为公民社会的一大支柱;使它在国家政治民主化市场经济完善化、文化、社会多元化的历史进程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