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金正日研究] CEO金正日–1 “改革与反改革”

赵东浩(韩国开发研究院企划调整室室长)
DNKF00000282_2.jpg
▲2001年访问中国时的金正日委员长© 联合

2002年4月4日,访问平壤的林东源特使拜会了朝鲜国防委员长金正日。金正日突然提议东海线铁路的连接事宜。这大出我方所料。因为我方一直关注的是 2000年6月南北首脑会谈后续措施的京义线铁路公路的连接。

金正日并没有就此结束。他向外面说:“准备好了就让他进来。”进来的是人民军大将李明洙。她手里拿着一幅巨大的地图。各种障碍物都有详细的标出。李明洙作为朝鲜军队核心指挥官之一,是负责军事战略总指挥的人民军作战局长。竟然由他出面拿着军事地图介绍南北铁道连接事业,这实在是超出了我们的想象。

“南韩企业家们应该好好给北韩人指导什么是资本主义以及什么使其有效的捷径。”这是2003年6月开城工业园区开工仪式后已故现代峨山理事会会长郑梦宪公开的金正日的言论之一断。金正日说:“如果开成工业园区又需要向美国的城市计划或资本主义体系中学习的东西,那就应该毫不犹豫地学习。”当郑会长表示因开城工业园区内的水田太多需要变更土地用途时,金正日表示:“如果开城工业园区办得好,花钱买大米吃就可以了。”

金正日还曾讲过:“社会主义的弊端是不劳而食的人太多。”“应该树立社会主义劳动生活的风气,避免出现游手好闲或不劳而食的人。”中央新闻、《劳动新闻》等媒体上经常出现这些言论。2002年的“7.1经济管理改善措施”正是出于这种认识。“要想在狭小的土地上养活2500万人民就需要计划经济,但是为了生活的更好,就应该学习经济改革。”这是金正日2002年访问俄罗斯时向俄罗斯远东地区总统全权代表普里科普斯基说出的话。

“我们不应该困在既成的观念,抓住过去陈旧而落后的东西不放。我们应该大胆地摒弃应该摒弃的东西 …”“应该从新的观点和新的高度审视和解决所有问题 … ”这些都是2001年1月在朝鲜的《劳动新闻》登出的金正日言论。

从表现上看没什么错误。看起来指出了问题的核心。还可以看到实用而富有弹性的思考。每次出现这些言论,国内媒体都将其报道为“新思维”。

这是不是金正日的真实面目?《劳动新闻》上同时还登出了金正日“维持现状性”的一面。金正日在居民生活面临极大困难的上世纪90年代说过:“从别的国家购买使用人民生活所无的部分消费品并不是想要接受资本主义的经济管理方法。”

经济状况最为恶劣的1997年年末还发生过这样一件事情。中央党干部受到金正日的指示后提交了一份报告书。内容是通过对全国的工厂•企业进行访问掌握的内容。对策可概括为三点。第一,经济复苏需要钱,其财政来源可以通过旅欧业予以解决。看来是考虑了1998年11月开始的金刚山观光。第二是鼓励国外投资,进行部分改革开放。第三,为解决迫在眉睫的电力问题,需要建设大规模的发电所和核发电厂。

金正日对此予以了否决。“我国所处的局势不允许旅游业的存在。那无异于开放国家,不值得考虑。”对于第二条也表示:“国外投资和外资引进是绝对无法容忍的。”

金正日在与党中央干部们座谈时也曾对改革开放表示过公开的反感。“改革开放是亡国之路。我们丝毫无法容忍改革开放。”(《金正日选集》第14卷,2000 年出版)“我们对改革开放的立场是坚决而明确的。… 无论谁说什么,无论挂着什么样的风,我党和人民绝对不会走向改革开放。”(《祖国》2004年1月出版)

被称为朝鲜经济改革之象征性措施的7.1经济管理改善措施也与市场经济差距甚远。在日本朝总联《朝鲜新报》称气味“以社会主义原则为基础采取的措施。”也就是说维持中央控制型的计划经济框架。

在7.1措施的影响下朝鲜各地的农民市场变成区域市场。金正日对此的评价也很值得回味。“部分资本主义国家的人们误导现实说我们的共和国正在经历‘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政策转换。”(《祖国》2004年11月)从这样的视角上看,奥尔布赖特前国务卿的评价颇具含义。“金正日不希望西方式的开放。他们的开放程度不应该超过维持朝鲜是传统。”2000年10月访问平壤的奥尔布莱特两次拜见金正日。

金正日表现出似乎追求变化又有些拒绝的双重态度,原因是什么?最清楚近期朝鲜经济所遭遇的问题及其本质及其解决方案的正是金正日本人。同时要面对维系全世界独一无二的单一体制的负担。朝鲜居民的生活向上为目的的改革开放之路也许能够加速体制的崩溃。对于在朝鲜堪称“随心所欲”的金正日,过于宽泛的选择范围反倒成为缓慢变化的原因之一。

返回列表